<strike id="ytjhk"><delect id="ytjhk"></delect></strike>

  1. 西北風喚出好家風

    來源:榆林日報 時間:2024-05-20 09:16:48 編輯:李強 校對:李小龍 責編:王丹

    “我家住在黃土高坡,大風從坡上刮過,不管是東南風還是西北風都是我的歌、我的歌……”,正如歌里唱的,我的家鄉在白于山腹地,屬典型黃土高坡地貌,大山綿延、溝壑縱橫,生態脆弱,“生存”對于這里的人們而言,遠比生活在其他地區更為艱難。西北風穿越古今,不停地訴說著白于山區人民群眾生活的艱辛與不屈不撓。

    20世紀80年代,爺爺任村支書,帶領全村群眾抓生產、搞建設,向惡劣的自然環境發起“持久戰”,向世代糾纏的貧窮打響“攻堅戰”。爺爺有思想、能吃苦、敢擔當,而且赤誠豪爽、公道正派,是典型的西北漢子。小時候,印象中爺爺大部分時間都不在家,經常忙碌村里的大事小情,十天半月能見著一兩回。即使回到家里,爺爺住的那間房子也會變成臨時的會議室,有時是與鄉政府干部談工作、有時是與村里的干部群眾商量事情、有時是調解鄰里矛盾糾紛。年幼的我很好奇大人們在談論什么,有時會擠進屋子里聽一會兒。但是能聽懂的很少,亦或是被大人們吸著濃濃的旱煙味給嗆了出去。印象較深的一次,是他們開會評救濟戶,爺爺提議給別的小組困難戶,而沒有給本家親戚爭取,為此本家幾個親戚大半夜來找爺爺理論,鬧騰得爺爺睡不成覺。

    多年后和奶奶聊起爺爺當村干部的事,奶奶還埋怨說:“你爺爺當村干部咱家啥光也沒沾上。原來農業社里修的梯田,既平整離咱家又近,實行包產到戶分土地時,那個老家伙把這些地都分給了缺勞力、缺牲畜的困難戶,咱家一塊都沒分到?!蹦棠踢呅呎f,“農業社吃大鍋飯的時候,我給咱生產隊里養豬,你爺爺還經常提醒我不要‘克扣’豬糧哩,要知道他那時候還不是支書呢,才是個大隊長嘛,他也管得真寬?!蔽抑馈肮艿谜鎸挕辈皇悄棠虒敔數穆裨?,在我成長的記憶里,奶奶和爺爺都是一樣的人:不拿不要,公平正道,只要自家有的東西還經常接濟有困難的四鄰呢!

    爺爺支書干了30余年,從沒有為我們家謀取半點私利。記得爺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“要看眾人咋說呢!”“眾人”所議,就是民心所向,政之所向。20世紀90年代以前,我們村的小學,是三間土木結構教室,墻體破敗,房頂漏雨、窗戶透風,到了冬天學生們需要自己從家里拿面糊和紙來糊窗戶,自己拾柴生火取暖,大多學生的手都紅腫皴裂,僵硬的沒法寫字?!耙氚纬蹅兊母F根,得讓咱村里的孩子有學上,只有讀書考學才有跳出‘農門’的希望?!睜敔斮M盡心思,努力向上級政府爭取資金。終于在1998年秋天我們村里蓋起來7間寬敞明亮的新教室,書桌板凳煥然一新,村里的孩子們終于能在舒適的教室里安心學習了。

    2008年我們村黨支部換屆,72歲的爺爺說,他年紀大了,思想老化跟不上新時代的步伐了,村里更需要有思想、有作為的年輕人來帶領大伙致富奔小康,于是他主動向組織申請辭去了黨支部書記的職務。今年爺爺已經八十有六,暮年的生活平靜而安詳,《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》《毛澤東選集》《周恩來自述》《鄧小平文選》《李世民傳》《楊家將》《三俠五義》等書籍他還在看,閑暇之余還與左鄰右舍的棋友們,馳騁楚河漢界之間,訴說戰天斗地的故事。

    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雖令不從。身體力行、耳濡目染是最好的教育方式。爺爺奶奶、父親母親和其他世代生活在這里的陜北人一樣,不善言辭,卻以其淳樸、善良、厚道、求進的品格影響著我們兄妹四人。雖然,我家沒有成文的家風,卻在這遼闊厚重的黃土之上,在這艱苦奮斗、質樸向善的民風之中,形成了良好家風。清風明月,白于山靜;浸潤其間,受用無窮;人生浮沉,當以公心。我身為新時代紀檢監察干部,更要秉承質樸民風、傳承向善家風,以公心為常心、民心為己心,以西北風一般不屈不撓的拼搏精神助力家鄉振興騰飛。

    作者:趙景林

    熱點推薦
   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_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_chinese国产老太性_欧美色欧美亚洲高清在线视频

    <strike id="ytjhk"><delect id="ytjhk"></delect></strike>